
解除完劳动合同还可以仲裁吗
一、解除完劳动合同还可以仲裁吗
解除完劳动合同后,只要劳动争议仍处于仲裁时效期间内,劳动者仍然可以申请仲裁。
1.即便劳动合同已经解除,只要从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的一年内,劳动者都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2.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3.若在此期间,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将会中断,并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4.若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无法在规定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将会中止,待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
5.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后,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仲裁申请有哪些要求
法律快车提醒,劳动仲裁申请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1.仲裁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交相应的副本。
2.若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劳动者也可以选择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3.但需要注意的是,口头申请可能不如书面申请详尽和明确,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建议选择书面申请方式。
4.劳动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在一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1)若不予受理或在规定期限内不作出任何答复,申请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若决定受理,仲裁委员会将制作受理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并在受理后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5.被申请人则需要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书,但即使不提交答辩书,也不影响案件的仲裁进程。
三、劳动仲裁的具体流程
劳动仲裁的具体流程包括提交申请、受理审查、开庭审理和裁决等阶段。
1.劳动者需要按照要求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并由仲裁委员会进行受理审查。在审查过程中,仲裁委员会会核实申请人的身份和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仲裁管辖范围等要求。
2.若申请符合受理条件,仲裁委员会将制作受理决定并送达申请人,同时通知被申请人提交答辩书和相关证据材料。
3.仲裁委员会将组织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将有机会在庭审过程中进行陈述、举证和质证等活动。
4.在庭审结束后,仲裁委员会将根据查明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裁决。裁决结果将告知双方当事人,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5.若对裁决结果不服,当事人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救济。
整个劳动仲裁流程旨在确保劳动争议得到公正、及时和有效的解决。
本文来源:华律网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