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网佛山供电:变电二所搭建“青知会”平台,助力青年员工成长
这段时间,由佛山局变电管理二所青年员工组成的“青年挑战者联盟”刷屏了朋友圈。原来,该所成立了“青知会”青年知识分享平台,并以青年员工为主体组建“青年挑战者联盟”,鼓励“后生仔”在技术技能上向“老员工”发起挑战。
“说是挑战,其实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参加过多场挑战活动的青年员工伍星宇说:“在技术挑战过程中,我很快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故障处理时不能完全将技能知识融会贯通,日后要踏踏实实向师傅们学习。”确实,随着第一场挑战赛的开展,变电二所青年员工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的风气已蔚然成风。
强筋骨——打牢技能基础
“青年人有相同的学习热情,有相似的经历,将他们组织起来,搭建一个系统学习的平台,有助于他们分享经验,快速成长。”提到“青知会”成立的初衷,变电管理二所副书记王锐如是说到。《新时代南网企业文化理念》印发后,该所为推动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各尽其才’的良好局面,组织成立“青知会”,根据青年员工群体的特点和业务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知识分享,让学知识、学技能成为常态。
青年员工拥有较高的学历,但实操技能是短板。如何快速提升他们的实操技能?该所几个团干部想到了央视的“挑战不可能”这个节目。“何不尝试向高手挑战,在竞争的环境中‘逼’自己成长呢?”“青年挑战者联盟”因此组建起来了,先后结合地市运行、继保专业和公司修试专业的竞赛开展了“匠新独运”、“继往开来”、“小试锋芒”等多场挑战活动。虽然每次挑战都以老员工的卫冕成功而告终,但青年员工们都表示收获很大,深刻感受到自身的技能差距。“其实大挑战活动,对我们老员工来说也是压力。”佛山市继电保护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获得者张焕说。通过大挑战活动,她看到了身后无数精神抖擞、奋起直追的后起之秀,感受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压力,也让她更坚定了要花大力气持续提升技能水平的决心。
得益于“青年挑战者联盟”,大批青年员工迅速成长,整体技术技能水平明显提升。目前,该所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147人,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其中新增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18人,较去年同期提升了7个百分点。近期更是囊括了佛山市职工技能竞赛变电站值班员和继电保护工两个专业的团体和个人第一名、南方电网公司高压试验专业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并助力广东电网公司获得团体一等奖。
补气血——增强综合素质
王从龙是该所2018年入职的新员工,曾担任新员工汇报演出晚会的司仪,他对晚会当天的紧张情绪记忆犹新,迫切希望有个途径能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几个团干立马意识到“知青会”不单是知识分享的平台,还应是青年员工自我锻炼的平台。因此,他们深入了解了青年员工的需求和特长,鼓励青年员工走上讲台。先后由青年员工作为讲师开展了朗诵、摄影、写作等知识讲堂,既丰富了青年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锻炼了青年员工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现在的我更加淡定了。”经过“青知会”的多次实战训练,王从龙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增添了一份自信和从容。今年9月,在第七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广州赛区暨第四届广东省品牌故事大赛中,他凭着扎实的演讲功底和大方自信的台风收获了一致好评,获得了演讲比赛个人三等奖。他笑言,这个奖属于个人,更属于“青知会”。他还代表广东电网公司参加了“知行青年说”南方电网公司首届青年辩论赛,目前已顺利进入了半决赛。
通脉络——培育创新思维
除了王从龙外,还有不少青年员工也在慢慢蜕变当中,卢子聪就是其中一个。变电二所的同事们发现他这段时间变成了一个“问题少年”,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一会抓住师傅深究设备故障原因,一会逮住班长探讨现场管理短板,回头又对着电脑的一堆代码发呆。
原来,“青知会”还组织开展了系列创新培训,邀请吴树鸿、李正强等创新带头人进行创新经验和创新项目等分享,并以专家工作室为依托,鼓励青年员工积极参与具体创新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在吴树鸿专家分享完系统开发有关的创新历程后,卢子聪备受鼓舞,马上拜吴专家为师,请教系统开发有关的具体技术问题。吴师傅逐一耐心讲解,并推荐了相关书籍。目前,卢子聪已自学完成了python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并着手编程简化设备台账记录工作,力求通过创新手段,简化现场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依托“青知会”人才培养模式,该所初步尝到了桃李满园的甜头。下来,该所将继续巩固“青知会”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方式,让各方面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持续写好人才成长的大文章
本文来源:电力党建网作者:梁红燕 耿爱伦 王从龙
本网信息及图片部分由网络整理所得,版权贵转载方所有,如对转载有疑问,请第一时间与编辑部联系,核实后将做下架处理!